耽於美色:腐女的情慾經驗與身份認同

文章推薦指數: 80 %
投票人數:10人

腐女熱衷消費以「男男同性愛戀」(Boy's Love)為內容的耽美文類,而此文類在情色 ... 據此,本研究探討多以異性戀構成的腐女群體,如何因應污名處境並建立身份認同; ... 資料載入處理中...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::: 網站導覽| 首頁| 關於本站| 聯絡我們| 國圖首頁| 常見問題| 操作說明 English |FB專頁 |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|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(165.22.106.144)您好!臺灣時間:2022/09/1502:47 字體大小:       :::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/ 共1筆  /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: 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:張熠研究生(外文):Zhang,Yi論文名稱:耽於美色:腐女的情慾經驗與身份認同論文名稱(外文):ReadingTanbi:FemaleSexualityandFujoshi’sSelf-identity指導教授:方念萱學位類別:碩士校院名稱:國立政治大學系所名稱: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學門:傳播學門學類:一般大眾傳播學類論文種類: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:2016畢業學年度:104語文別:中文論文頁數:143中文關鍵詞:腐女、女性情慾、污名、認同相關次數: 被引用:12點閱:2663評分:下載:375書目收藏:2   腐女熱衷消費以「男男同性愛戀」(Boy’sLove)為內容的耽美文類,而此文類在情色描寫上百無禁忌。

腐女因此面臨違背社會「性規範」和「情慾規範」的雙重風險。

據此,本研究探討多以異性戀構成的腐女群體,如何因應污名處境並建立身份認同;同時亦探究腐女作為耽美情色文本「閱讀者」的情慾經驗,以及身為「行動者」的情慾操演實踐。

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法,共訪談13位腐女,研究結果如下:  腐女身份「污名」來自同性戀群體污名的「轉嫁」以及「視男男為奇觀」的「高調妄想」行為。

在與污名共處的經驗中,腐女通過「我群」與「他群」的區分,有選擇地「現身」,低調展露污名身份,以避免公然遭受貶抑的情境。

另外,腐女也通過各種行動「矯正污名」,包括對外宣稱「閱讀耽美小說」只是一種興趣愛好,並強調自己的異性戀身份;以及對內與被貶抑的腐女行為劃界;或是通過矯正同性戀群體污名的方式間接弱化腐女污名。

  作為「閱讀者」(asareader),腐女對耽美情色的偏好與她們對異性戀情色的抗拒有關,她們重視「男男性愛」的「有愛」和「平等」,由此顯露出腐女對情慾欲求中「互為主體性」的重視。

另外,耽美情色的「男體禁忌」與「同性禁忌」也提供了閱讀的愉悅感。

男性身體或男性間的性愛成為腐女肆意評論的對象,身為異性戀女性,腐女得以將消費同性愛轉化為自身情慾展露的渠道。

  不過,腐女深知女性消費情慾文本的風險,因此也強調自己身為生理女性,與「男男情色」間存在「安全」的觀視距離。

有些腐女認為「忠貞即安全」,強調耽美情色符合異性戀秩序的「一對一」價值,有些則強調「旁觀者位置」,來表明耽美情色看起來「與己無關」。

藉由耽美情色,女性對男體的好奇窮究可以是「就知識論知識」。

  當腐女的身份從「閱讀者」跳轉為「行動者」(asadoer)時,部分受訪腐女則採用「避言情慾操演」的敘述策略,否認在日常生活的情慾實踐中學習耽美情色的情慾知識,以此保證異性戀制度下身為女性的「無慾」和「純良」。

  Fujoshiaregirls/womeninterestedinreadingliteraryworksonTanbi,whichisalsocalledBoy'sLove.UsuallythereisnoobviousboundarybetweenTanbinovelsandpornographicnovel.Fujoshiarethoughttobeagroupofpeoplewhoareagainstthesocialconsensusofsexandfemalesexuality.SotheauthorherefocusedontheHeterosexualFujoshiandtriedtoseehowtheyreacttothestigmaandwheretheirselfunderstandingcomefrom.MeanwhiletheauthoralsofocusontheiractualeroticfeelingwhilereadingTanbinovelsandtheireroticexperienceinreallife.Depthinterviewmethodwasadoptedinthisarticle.Afterinterviewing13Fujoshi,theauthorcametothefollowingconclusions:  ThestigmaofFujoshicomefromthestigmaofhomosexuality.FujoshitendnottoconfesstheiridentitytothosewhoarenotFujoshiastheyhaveaclearunderstandingofthecriticismtheymayface.Ontheotherside,someFujoshiaretryingtochangethemisunderstandingbytellingothersthatreadingTanbinovelsisjusttheirhobbyandbyemphasizingthattheyareheterosexual.Somearetryingtoavoiddoingthingsthatattractingmostcriticism.Othersmaybelievethattocorrectthestigmaofhomosexualitywillhelpthecorrectionofstigmaaboutthemselves.  Asareader,Fujoshi’sloveforthepornographyinTanbihassomethingtodowiththeirresistancetothedescriptionofheterosexualpornography.Theyusuallyattachgreatimportancetotheloveandequalityinmaleandmalesex.SotheycangainpleasureexperiencefromreadingTanbipronography.Theymakemanycommentsonmen’sbodyandthemaleandmalesex.Throughthisway,theeroticfeelingofFujoshiformencanbereleased.  Whenitcomestoreallife,asadoeroffemalesexuality,someFujoshiwillrefusetotalkabouttheirowneroticexperienceortrytodenytheygetmoreinformationofthefemalesexualityinTanbipronographybytheirowneroticlife.Intheirmind,theycankeepbeingagirl/womanwhohasnodesireforsexandwhoispureandinnocentinthisway. 第壹章、前言1一、我所棲身的「腐女」群體1二、腐女作為一種身份4三、當女性觀視男體6第貳章 文獻綜述10第一節:耽於美色的「腐女」群體10一、耽美文類/BL作品的定義與脈絡10二、「腐女」概念與相關研究17第二節:女性情慾論述與性主體位置25一、作為男性特權的「色情」25二、女性無慾:女性情慾的缺位30第三節:自我認同與「可貶者」污名39一、自我與他者:自我認同的建構39二、腐女作為「可貶者」:污名化的性別45第四節:閱讀羅曼史49一、羅曼史小說與女性情慾展露49二、耽美文類作為女性情慾文本52三、閱讀與認同54第五節:研究問題56第參章:研究方法57一、深度訪談法57二、研究步驟58第肆章:訪談資料分析66第一節:污名與腐女身份認同66一、腐女的污名處境66二、身為一名腐女73第二節:閱讀耽美情色與女性情慾經驗82一、閱讀耽美文類的情色之旅82二、對「男強女弱」的異性戀情色之抗拒87三、男體「禁忌」:對男性的好奇91四、同性禁忌:男男戀情的刺激感95五、情慾的共鳴97第三節、「安全」的觀視距離102一、忠貞即安全102二、遠觀而非投射己身104三、窮究「知識」不尷尬107四、避言行動的讀者112第伍章:總結與討論117一、研究發現117(一)、腐女污名與身份認同118(二)、閱讀耽美情色與女性情慾經驗119二、分析總結120(一)、「互為主體」的情慾意涵120(二)、腐女的敘述策略122(三)、研究限制與建議124附錄一:腐女訪談提綱126附錄二:常用詞彙對照表132參考書目135 中文部分:王萍、劉電芝(2008)。

〈「同人女」現象的分析與思考〉,《青年研究》,10:37-42。

王瑞香(1996)。

〈基進女性主義〉,顧燕翎(編),《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》頁121-158。

台北:女書。

王德威譯(1993)。

《知識的考掘》。

台北:麥田。

(原書Foucault,M.(1970).L'Archéologiedusavoir.)王鯤譯(2010)。

《身份認同的困境》,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。

(原書Grosser,A.[2007].lesidentitiesdifficiles.巴黎政治學院法文版。

)包凡一、王湲譯(1992)。

《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》,台北:桂冠。

(原書Cooley,C.H.[1902].Humannatureandthesocialorder.NewJersey:TransactionPublishers.)李根芳、周素鳳譯(2003)。

《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》。

台北:巨流。

(原書Storey,J.[2001].CulturalTheoryandPopularCulture:AnIntroduction.NJ:PrenticeHallPress.)朱元鴻(2006)。

〈他說的,可不就是你!評高夫曼《污名》〉,《臺灣社會學刊》,37:243-250。

米沢嘉博(1980)。

《戦後少女マンガ史》。

東京:新評社。

吳嘉苓(2002)。

〈受污名的性別,性別化的污名:從臺灣不孕男女處境分析污名的性別政治〉。

《臺灣社會學刊》,29:127-179。

吴楠(2005)。

〈校园耽美族〉,《大学时代》,5:57-59。

何春蕤(1994)。

《豪爽女人》。

台北:皇冠。

孟樊(2001)。

《後現代的認同政治》。

台北:揚智文化。

宋佳、王名揚(2011)。

〈網絡上耽美文化盛行的心理學思考〉,《黑河學刊》,8:22-24。

邱佳心(2011)。

《色情暴動:女性色情的論述結構與情慾能動性》。

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何雨縈(2013)。

《腐女的歡愉——萌》。

南華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,嘉義。

林芳玫(1994)。

〈觀眾研究初探——由《梅花三弄》談文本解讀策略與大眾文化意識形態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49:123-155。

林芳玫(2006)。

《色情研究》。

台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。

林芳玫(2006)。

《解讀瓊瑤愛情王國》。

台北:臺灣商務。

林金定、嚴嘉楓、陳美花(2005)。

〈質性研究方法: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〉,《身心障礙研究季刊》,3(2):122-136。

林文源譯(2002)。

《傅科與酷兒理論》,台北:貓頭鷹出版。

(原書Spargo,T.[1999].Foucaultandqueertheory.Cambridge:Iconbooks.)周代玲(2003)。

《愛情的海市蜃樓——羅曼史小說對國中女學生影響之研究》。

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。

周典芳(2009)。

〈台湾におけるヤオイ現象--読者インタビューから見出したヤオイの理由〉,《日本ジェンダ-研究》,12:41-55。

東浩紀(2001)。

《動物化するポストモダン─オタクから見た日本社会》。

東京:講談社。

岡部大介(2008)。

〈腐女子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・ゲーム: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可視/不可視をめぐって〉,《認知科学》,15(4):671-681。

胡榮、王小章譯(1995)。

《心靈、自我與社會》,台北:桂冠。

(原書Mead,G.H.[1934].Mind,self&society:Fromthestandpointofasocialbehaviorist.Chicago,IL:UniversityofChicagoPress.)孫瑞穗(2005)。

〈重新思考情慾——從AudreLorde的「情慾之為用」一文談起〉,《婦女新知》AudreLorde紀念專輯。

孫鴻業(2008)。

《污名、自我與歷史: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的身份與認同》。

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范麗娟(1994)。

〈深度訪談簡介〉,《戶外遊憩研究》,7(2):25-35。

洪瓊瑛(2007)。

《異性戀女性觀看A片經驗之詮釋》。

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高雄。

洪健媖(2011)。

《薔薇花瓣中的情慾樂園-試論BL小說中隱匿的女/性》。

南華大學傳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郭憲偉(2014)。

〈走進田野:博士論文寫作經驗分享〉,《臺灣體育學術研究》,57:23-30。

郭家平(2007)。

《台灣女星韓劇迷的收視經驗及認同過程》。

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郝天行(2013)。

《做女人的難關:胖女性逛街購衣經驗中的肥胖污名與自我認同初探》。

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連惠幸、黃君慧譯(2006)。

《日本漫畫60年》,台北縣新店市:西遊記文化。

(原書:Gravett,P.[2006].Mangá:comooJapãoreinventouosquadrinhos.SãoPaulo:Conrad.)涂銘宏(2013)。

〈交響腐人夢:情感轉碼與戀人共同體〉,《文山評論:文學與文化》,6(2):135-158。

陳招伶(2009)。

《熟女的情慾世界——四十歲以上未婚女性的生命故事》。

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高雄。

陳維平(2013)。

《台灣單身女性的愛情論述:社群網站中情感短語的寫作∕閱讀實踐》。

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陳嫣婧(2016)。

《森茉莉:起步於官能的寫作》。

《文藝報》。

2016年4月15日。

陳淑姻(2002)。

《國中女學生閱讀羅曼史小說之認知真實與其兩性態度之研究》。

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。

翁秀琪(1998)。

《大衆傳播理論與實證》。

台北:三民書局。

陸國靜(2011)。

《耽美文化及同人女群體研究——一個基於網絡的亞文化圖譜》。

蘇州大學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張育誠、吳鴻昌、李清潭(2015)。

〈意義、脈絡、反身性:質性研究的科學性與正當性〉,《商略學報》,7(2):71-88。

張茵惠(2007)。

《薔薇纏繞十字架:BL閱聽人文化研究》。

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張芃嵐(2012)。

《衍生同人誌的生產與銷售——以女性創作者為例》。

臺北市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。

張瑋容(2013)。

〈從「BL妄想」看另類情慾建構——以台灣腐女在「執事喫茶」中的妄想實踐為例〉,《女學學誌》,32:97-133。

張秀敏(2005)。

《薔薇園裡的少年愛—同人誌文化與青少女性別主體》。

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,嘉義。

張紅芳(2012)。

《自我與他者:腐女群體的互動與認同研究》,浙江師範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張錦華、劉容玫譯(2001)。

《女性主義媒介研究》,台北:遠流。

(原書vanZoonen,L.[1994].Feministmediastudies.Calif.:Sage.)許哲銘(2003)。

《言情小說中的女性身體政治——瓊瑤小說與九〇年代後言情小說之比較》。

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嘉義。

黃麗珍譯(2009)。

《性別與性慾特質:關鍵理論與思想巨擘》,台北:韋伯文化。

(原書Beasley,C.[2005].Gender&Sexuality:Criticaltheories,criticalthinkers.ThousandOaks,Calif:Sage.)葉原榮(2010)。

《王子的國度:台灣BL(Boy’sLove)漫畫迷的行為特質與愉悅經驗之研究》,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,台北。

韓震、王成兵、喬春霞、李偉、彭立群譯(2001)。

《自我的根源:現代認同的形成》,南京:譯林。

(原書Taylor,C.[1989].Sourcesoftheself:Themakingofthemodernidentity.Cambridge,MA:HarvardUniversityPress.)曾凡慈譯(2010)。

《污名: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》,臺北:群學。

(原書Goffman,E.[1963].Stigma:Notesonthemanagementofspoiledidentity.London:PenguinBooks.)溫子欣(2002)。

《青少女學生閱讀愛情小說之研究:以兩班高職女學生讀者為例》。
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楊長苓(2000)。

〈質性研究工作坊系列一:訪談法〉,《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》,56:2-7。

楊明(2011)。

《台灣九〇年代商業羅曼史小說研究》。

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楊若慈(2010)。

《台灣女性情慾的檯面化—閱讀90年代後的黃潮言情小說》。

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。

楊若慈(2012)。

〈日本BL文化在台灣的受容:以台灣BL言情小說為考察對象〉,《庶民文化研究》,5:1-25。

楊若慈(2012)。

《性別權力與情慾展演:台灣本土言情小說研究(1990~2011)》。

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,台中。

楊曉菁(2005)。

《台灣BL衍生「迷」探索》。

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榊原史保美(1998)。

《やおい幻論》。

東京都:夏目書房。

鄭丹丹、吳迪(2009)。

〈耽美現象背後的女性訴求——對耽美作品及同人女的考察〉,《浙江學刊》,6:214-219。

鄭丹丹(2009年7月)。

〈女性集體行動與社會空間塑造——以耽美現象及粉絲組織為例〉,「中國社會學年會『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展』論壇」,陝西西安。

鄭雅佩(1998)。

《言情小說女性讀者與文本關聯性研究》。

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。

劉芊玥(2012)。

《作為實驗性文化文本的耽美小說及其女性閱讀空間》。

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。

劉平君(1995)。

《解讀漫畫《城市獵人》中的女性意涵》。

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劉平君(2003)。

《解構流行文化的權力軌跡——試析台灣漫畫文化》。

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。

劉品志(2014)。

《「腐女」的幻想與望/妄想》。

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。

劉北成、楊遠嬰譯(1992)。

《規訓與懲罰:監獄的誕生》,臺北市:桂冠。

(原書Foucault,M.[1975].Disciplineandpunish:thebirthofprison.NY:Vintage.)盧嵐蘭(2005)。

《媒介消費——閱聽人與社會》。

台北:揚智。

盧嵐蘭(2007)。

《閱聽人與日常生活》。

台北:五南。

盧嵐蘭(2008)。

《閱聽人論述》。

台北:秀威資訊。

潘慧玲(2003)。

〈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〉,《教育研究資訊》,11(1):115-143。

歐陽子、楊美惠、楊翠屏譯(1996-1997)。

《第二性》,台北市:志文。

(原書DeBeauvoir,S.[1994].Ledeuxiémesexe。

Paris,France:Gallimard.)蔡珮(2007)。

《符號互動、媒介、家鄉與離散認同:布里斯本澳籍台裔族裔邊界的形成與流動》。

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。

蔡珮(2010)。

〈澳洲布里斯本澳籍台裔的離散認同研究〉,《人口學刊》,40:91-155。

謝石、沈力譯(1990)。

《性史》,台北:結構群文化。

謝涵如(2012)。

《台灣偶像劇的療愈系功能之探討——以〈我可能不會愛你〉為例》。

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龐璃譯(2010)。

《文化身份问题研究》,開封:河南大學。

(原書Hall,S.,DuGay,P.[1996].Questionsofculturalidentity.Calif:Sage)蘇蘅(1994)。

〈青少年閱讀漫畫動機與行為研究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48:123-145。

蘇威(2009)。

《耽美文化在我國大陸流行的原因及其網絡傳播研究》。

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。

羅德興、王明雯(2012)。

〈從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看質性研究的效度〉,《中華科技大學學報》,53:105-122。

鐘瑞蘋(1999)。

《同性戀漫畫讀者之特性與使用動機之關聯性研究》。

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英文部份:Abercrombie,N.,&Longhurst,B.J.(1998).Audiences:Asociologicaltheoryofperformanceandimagination.Sage.Ang,I.(1983).Mannenopzicht.Margesvanhetvrouwelijkvoyeurism.TijdschriftvoorVrouwenstudies,15(4),3.Ang,I.(1985).WatchingDallas:Soapoperaandthemelodramaticimagination.London&NewYork:Routledge.Arbuthnot,L.,&Seneca,G.(1982).Pre-textandtextingentlemenpreferblondes.FeministFilmCriticism,Bloomington,IN:IndianaUniversityPress,112-126.Byars,J.(1991).AllthatHollywoodallows:Re-readinggenderin1950smelodrama.ChapellHill.NC: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.Check,J.V.(1985).Anempiricalassessmentofsomefeministhypothesesaboutrape.InternationalJournalofWomen's'Studies,8,414-423.Cerulo,K.A.(1997).Identityconstruction:Newissues,newdirections.AnnualReviewofSociology,23,385-409.Deveaux,M.(1994).Feminismandempowerment:AcriticalreadingofFoucault.Feministstudies,223-247.Doane,M.(1982).Filmandthemasquerade:Theorizingthefemalespectator.Screen,23,3-4.ReprintedinP.Erens(Eds.)IssuesinFeministFilmCriticism.Bloomington,IN:IndianaUniversityPress,41-58.Dworkin,A.(1981).Pornography:Menpossessingwomen.NY:Perigee/G.P.Putnam’s.Dworkin,A.,&Heiferman,M.(1981).Pornography:Menpossessingwomen(Vol.1).London:Women'sPress.Dworkin,R.(1981).IsthereaRighttoPornography?OxfordJournalofLegalStudies,177-212.Dunn,R.G.(1998).Identitycrisis:Asocialcritiqueofpostmodernity.Minneapolis: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.Erikson,E.H.(1980).Identityandlife-cycle.NY:Norton.Foucault(1972).Thearchaeologyofknowledge.NewYork:PantheonBooks.Foucault,M.(1976).Thehistoryofsexuality,volume1.NewYork:RandomHouseFoucault(1980).‘Twolectures’,inC.Gordoneds.,MichelFoucault:Power/Knowledge.Brighton:Harvester.Fujimoto,Y.(1998).Watashinoibashowadokoniaruno?Shojomangagautsutsukokoronokatachi[WheredoIbelong?Theshapeoftheheartasreflectedingirls’comics].Tokyo:GakuyoShobo.Galbraith,P.W.(2014).Fujoshi:fantasyplayandtransgressiveintimacyamong“rottengirls”inContemporaryJapan.Signs,40(1).Goffman,E.(1963).Stigma:Notesonaspoiledidentity.SimonandSchuster.Greer,G.(1971).ThefemaleEunuch.NY:BantamBooks.Gilroy,P.(1997).Diasporaandthedetoursofidentity.InK.Woodward(Eds.),Identityanddifference(pp.299-346),London:Sage,.Hall,S.(1990).Culturalidentityanddiaspora.Framework,36:222-237.Hall,S.(1994).Reflectionsupontheencoding/decodingmodel:AninterviewwithStuartHall.Viewing,reading,listening:Audiencesandculturalreception,253-274.Henderson,K.A.(1991).Dimensionsofchoice:Aqualitativeapproachtorecreation,parks,andleisureresearch.StageCollege,PA:Venture.Hobson,D.(1982).Crossroads:Thedramaofasoapopera.London:Methuen.Hogg,M.A.(1996).Intragroupprocess,groupsstructureandsocialidentity.InP.Robinson(Eds.),Socialgroupsandidentities:DevelopingthelegacyofHenriTajfel(pp.65-93).Bristol:BristolUniversityPress.Hornsby,J.(1995).Speechactsandpornography.InS.Dwyer,ed.,TheProblemofPornography,Belmont,CA:Wadsworth.Jenkins,R.(2008).Socialidentity(3rded.).London;NewYork:Routledge.Kellner,D.(1992).Popularcultureandtheconstructionofpostmodernidentities.InL.Scott&F.Jonathan(Eds.),ModernityandIdentity.Oxford:Blackwell.Khan,M.M.R.(1995).TheSubjectofPsychoanalysis:TheAdultortheChild.Hideandseek:thechildbetweenpsychoanalysisandfiction,25.King,S.B.(1990).Sonny'svirtues:thegendernegotiationsofMiamiVice.Screen,31(3),281-295.Lorde,A.(1984).Theusesoftheerotic:Theeroticaspower.Thelesbianandgaystudiesreader,339-343.Li,Y.(2009).Japaneseboy-lovemangaandtheglobalfandom:AcasestudyofChinesefemalereaders.Doctoraldissertation:IndianaUniversity.MacKinnon,C.A.(1987).Feminismunmodified:Discoursesonlifeandlaw.Cambridge:HarvardUniversityPress.McLelland,M.(2000a).Noclimax,nopoint,nomeaning?Japanesewomen’sBoy-Lovesites.JournalofCommunicationInquiry,24(3),274-291.McLelland,M.(2001).「WhyAreJapaneseGirls’ComicsFullofBoysBonking?」Intensities:TheJournalofCultMedia.http://intensities.org/Essays/McLelland.pdf.McLelland,M.,&Yoo,S.(2007).TheInternationalyaoiboys’lovefandomandtheregulationofvirtualchildpornography:Theimplicationsofcurrentlegislation.SexualityResearch&SocialPolicy,4(1),93-104.McLelland,M.(2005).TheWorldofYaoi:TheInternet,CensorshipandtheGlobal‘Boys‘Love’Fandom.AustralianFeministLawJournal,23(1),61-77.Martin,F.(2012).Girlswholoveboys'love:Japanesehomoeroticmangaastrans-nationalTaiwanculture.Inter-AsiaCulturalStudies,13(3),365-383.Mulvey,L.(1975).Visualpleasureandnarrativecinema.Mediaandculturalstudies:Keyworks,393-404.Mulvey,L.(1979).Afterthoughtson“visualpleasureandnarrativecinema"inspiredbyDuelintheSun.Framework,10,3-10.Puri,J.(1997).ReadingromancenovelsinpostcolonialIndia.Gender&Society,11(4),434-452.Radway,J.(1984).Readingtheromance:Women,patriarchy,andpopularculture.TheUniversityofNorthCaliforniaPress.Rubin,G.(1975).TheTrafficinWomen:Notesonthe"PoliticalEconomy"ofSex.InR.Reiter(Eds.),TowardanAnthropologyofWomen.NY:MonthlyReviewPress.Rubin,G.(1984).Thinkingsex:Notesforaradicaltheoryofthepoliticsofsexuality.PMNardiandBESchneider.SocialPerspectivesinLesbianandGayStudies,100-133.Smith,L.K.(1990).Becomingawomanthroughromance.Routledge.Strauss,A.&Corbin,J.(1990).Basicsofqualitativeresearch:Groundedtheoryproceduresandtechniques.NewsburyPark,CA:Sage.Strossen,N.(1995)DefendingPornography:FreeSpeech,Sex,andtheFightforWomen'sRights.NewYork:Scribner.Stacey,J.(1987).Desperatelyseekingdifference.Screen,28(1),48-61.Schauer,T.(2005).Women’sporno:Theheterosexualfemalegazeinpornsites「forwomen」.SexualityandCulture,9(2),42-64.Sökefeld,M.(1999).Debatingself,identity,andcultureinanthropology.Currentanthropology,40(4),417-448.Steiner,L.(1988).Oppositionaldecodingasanactofresistance.CriticalStudiesinMediaCommunication,5(1),1-15.Tajfel,H.&Turner,J.(1986).Thesocialidentitytheoryofintergroupbehavior.InS.Worchel&W.G.Austin(Eds.),Psychologyofintergrouprelations(pp.7-24).Chicago:Nelson.Tong,R.(1989).Feministthought:Acomprehensiveintroduction.Boulder&SanFrancisco:WestviewPress.Vincent,K.(2007).AJapaneseElectraandherqueerprogenyinmechademia,NetworksofDesire,2,64–79.Minneapolis: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.Ward(1997).Postmodernism.London:HodderHeadlinePlc.Weeks,J.(1990).Thevalueofdifference.InJonathanRutherford(ed.).Identity:Community,culture,difference.London:Lawrence&Wishart.Wood,A.(2006)."Straight"Women,QueerTexts:Boy-LoveMangaandtheRiseofaGlobalCounterpublic.Women'sStudiesQuarterly,394-414.  電子全文  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: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,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,若連結有誤,請點選上方之〝勘誤回報〞功能,我們會盡快修正,謝謝!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. 污名、自我、與歷史: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的身份與認同 2. 解讀漫畫<>中的女性意涵 3. 台灣女性韓劇迷的收視經驗及認同過程 4. 薔薇園裡的少年愛—同人誌文化與青少女性別主體 5. 國中女學生閱讀羅曼史小說之認知真實與其兩性態度之研究 6. 青少女學生閱讀愛情小說之研究:以兩班高職女學生讀者為例 7. 解構流行文化的權力軌跡-試析台灣漫畫文化 8. 愛情的海市蜃樓──羅曼史小說對國中女學生影響之研究 9. 言情小說中的女性身體政治─瓊瑤小說與九○年代後言情小說之比較 10. 言情小說女性讀者與文本關聯性研究 11. 台灣BL衍生「迷」探索 12. 薔薇纏繞十字架:BL閱聽人文化研究 13. 王子的國度:台灣BL(Boy’sLove)漫畫迷的行為特質與愉悅經驗之研究 14. 符號互動、媒介、家鄉與離散認同:布里斯本澳籍台裔族裔邊界的形成與流動 15. 台灣偶像劇的療癒系功能之探討─以《我可能不會愛你》為例   1. 蘇蘅(1994)。

〈青少年閱讀漫畫動機與行為研究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48:123-145。

2. 蔡珮(2010)。

〈澳洲布里斯本澳籍台裔的離散認同研究〉,《人口學刊》,40:91-155。

3. 潘慧玲(2003)。

〈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〉,《教育研究資訊》,11(1):115-143。

4. 楊若慈(2012)。

〈日本BL文化在台灣的受容:以台灣BL言情小說為考察對象〉,《庶民文化研究》,5:1-25。

5. 楊長苓(2000)。

〈質性研究工作坊系列一:訪談法〉,《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》,56:2-7。

6. 張瑋容(2013)。

〈從「BL妄想」看另類情慾建構——以台灣腐女在「執事喫茶」中的妄想實踐為例〉,《女學學誌》,32:97-133。

7. 張育誠、吳鴻昌、李清潭(2015)。

〈意義、脈絡、反身性:質性研究的科學性與正當性〉,《商略學報》,7(2):71-88。

8. 涂銘宏(2013)。

〈交響腐人夢:情感轉碼與戀人共同體〉,《文山評論:文學與文化》,6(2):135-158。

9. 郭憲偉(2014)。

〈走進田野:博士論文寫作經驗分享〉,《臺灣體育學術研究》,57:23-30。

10. 范麗娟(1994)。

〈深度訪談簡介〉,《戶外遊憩研究》,7(2):25-35。

11. 林金定、嚴嘉楓、陳美花(2005)。

〈質性研究方法: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〉,《身心障礙研究季刊》,3(2):122-136。

12. 林芳玫(1994)。

〈觀眾研究初探——由《梅花三弄》談文本解讀策略與大眾文化意識形態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49:123-155。

13. 吳嘉苓(2002)。

〈受污名的性別,性別化的污名:從臺灣不孕男女處境分析污名的性別政治〉。

《臺灣社會學刊》,29:127-179。

14. 朱元鴻(2006)。

〈他說的,可不就是你!評高夫曼《污名》〉,《臺灣社會學刊》,37:243-250。

15. 羅德興、王明雯(2012)。

〈從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看質性研究的效度〉,《中華科技大學學報》,53:105-122。

  1. 「腐女」的幻想與望/妄想 2. 腐女的歡愉-萌 3. 像我這樣的腐女:科技、社群與性別交織下的認同形構 4. 無腐不歡:腐女的BL同人社群初探 5. 腐女的資訊建構:以噗浪的腐女社群為例 6. 台灣BL衍生「迷」探索 7. 王子的國度:台灣BL(Boy’sLove)漫畫迷的行為特質與愉悅經驗之研究 8. 女性幻想國度中的純粹愛情—論臺灣BL小說 9. 華語地區腐女的文本意義再生產——以隨緣居《星際迷航》迷群為例 10. 男同志閱讀BL小說經驗之探究 11. 腐、壞而喜─腐男的多樣認同建構與實踐 12. 從同人誌與Cosplay透視台、日「耽美」之次文化現象 13. 薔薇花瓣中的情慾樂園-試論BL小說中隱匿的女/性 14. 薔薇纏繞十字架:BL閱聽人文化研究 15. 「腐」蝕大眾文化:對「妄想」發生機制的初探     簡易查詢 | 進階查詢 | 熱門排行 | 我的研究室



請為這篇文章評分?


延伸文章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