戶外爬山一定需要護膝嗎?戶外運動護膝到底有用嗎?

文章推薦指數: 80 %
投票人數:10人

戶外人對徒步中到底用不用護膝一直存在爭議。

該不該用,什麼時候用也是眾說紛紜,還有人秉持「護膝無用論」的觀點。

那麼,護膝真的無用嗎?

所以護膝到底有沒有用?別急,我們先來看看膝蓋的結構以及損害機理。

脆弱的膝蓋

膝蓋由大腿骨( 或叫股骨) 與小腿的脛骨和腓骨構成,上面還有膝蓋骨即髕骨。

在股骨和脛骨之間有兩個大的軟骨盤,分別稱為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。


膝關節構成。

圖片來源:osgpc,翻譯:戶外探險Outdoor

髕骨位於膝關節前方、股骨下端前面,是人體最大的籽骨,包埋於股四頭肌腱內,懸浮在股骨滑車關節面前方,非常易滑動,這是造成膝關節損傷的內在原因。

髕骨是人體的支點,沒有髕骨就無法走路。

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兵法家孫臏遭同門師兄龐涓嫉妒,被他挖去了髕骨,之後不能行走,只能坐輪椅。

其實孫臏本名孫伯靈,遭此酷刑後才被稱為孫臏的。

半月板的主要作用是傳導載荷、協助維持膝關節穩定、增強潤滑、調節關節壓、吸收震盪等。

膝蓋承受重量的能力幾乎全部取決於半月板。


半月板俯視圖。

圖片來源:網絡

前後交叉韌帶和內外副韌帶,給膝關節提供穩定性,保證股骨和脛骨能夠跟半月板完美地結合。

如果把膝蓋比作一輛汽車,髕骨就是發動機,而半月板則是剎車和減震器,韌帶就是制動系統。

看完是不是感覺咱們人類的膝蓋特別複雜,特別精密?

千萬別這麼想。

克利夫蘭市凱斯西儲大學人類起源中心主任布魯斯•拉蒂默曾說過,

把全身上下最複雜的關節放在兩個巨大的槓桿——股骨和脛骨——之間,這純屬是在找麻煩。

根據研究統計,膝蓋負重倍數如下:

  • 躺下來的時候,膝蓋的負重幾乎是0。

  • 站起來和走路的時候,膝蓋的負重大約是體重的1~2倍。

  • 上下坡或上下階梯的時候,膝蓋的負重大約是體重的3~5倍。

  • 跑步時,膝蓋的負重大約是體重的4倍。

  • 打球時,膝蓋的負重大約是體重的6倍。

  • 蹲和跪時,膝蓋的負重大約是體重的7~8倍。

而戶外徒步少不了的就是上下坡,再加上背包的重量,膝蓋的負重可想而知。

試想一下,你能搬動多重的重物?你自己體重一半的重量是不是就很難搬動了?

常見的運動損傷中,膝關節損傷可以占到25%左右,是運動損傷的高發部位。

這是由於膝關節是人體下肢重要的骨連接,除了起著承重作用以外,人體的下肢活動、轉向變向都需要膝關節的協同作用,這就導致其受傷風險陡增。

持續上下坡產生的壓力對膝蓋危害極大。

圖片來源:The Adventure Junkies

同時,由於構成膝關節的關節窩比較淺,需要依靠周圍的大量軟組織來維持關節穩定,所以軟組織受傷的可能性也比較高。

所以膝關節,這個「複雜而精密」的人體組織非常脆弱,很容易受傷,而且幾乎是不可逆的,尤其是半月板。

下面是兩種常見的戶外徒步膝關節運動損傷。

半月板損傷

半月板常常會因為膝關節在活動中突然出現變化而導致受傷。


圖片來源:cyclingmetalpunk,翻譯:戶外探險Outdoor

例如,當膝關節同時進行屈伸運動和旋轉運動時,半月板需要按照這兩種運動的不同要求進行移位變化。

如果運動幅度過大,就有可能導致半月板撕裂。

同時,長期的運動可能會造成半月板的反覆磨損或者微小創傷,從而形成疲勞傷。

半月板屬纖維軟骨,本身無血液供應,營養主要來自關節滑液,只有與關節囊相連的邊際部分從滑膜得到血液供應,因此一旦受損,很難自身修復。

髕股關節疼痛綜合徵

也叫髕腱炎或膝前疼痛,疼痛常出現在髕骨周圍,其中最常見的是出現在髕骨下方。

導致髕股關節疼痛綜合徵的原因主要是膝關節穩定性不足,在進行運動時,髕骨的運動軌跡被改變,造成疼痛。


圖片源自:rangeofmotion.co,翻譯:戶外探險Outdoor

鑒於戶外徒步的運動屬性,在戶外徒步過程中發生的膝關節損傷多見於以上兩者。

長距離、不間斷的徒步,很容易對半月板和髕骨產生磨損。

護膝該不該用?

而對於保護膝蓋,有很多戶外愛好者一直困惑於到底該不該用護膝,還有些人會說「老外就不用護膝」,認為「護膝無用」。

首先,護膝的發明肯定是現代運動科學發展的產物,它的出現肯定有它的道理。

至於「老外不用護膝」這個觀點倒真是不知道從何而來,在外網上一搜,很多關於保護膝蓋用護膝的建議,只不過他們更喜歡將護膝稱作「膝蓋支撐(Knee brace)」。

圖片來源:ReviewNight.com

「護膝無用」嗎?當然有用。

護膝的作用有三點:

  • 首先是保暖,這個作用不言而喻。

    膝關節上缺少肌肉保護,容易受涼,尤其是在戶外行走時,風餐露宿,寒冷天氣里護膝的保暖作用毋庸置疑。

  • 穩固膝關節。

    護膝的工作原理就相當於從外部又包裹了一層「肌肉韌帶」等保護組織,支撐關節的穩定性,限制關節活動,從而防止損傷。

  • 緩衝碰撞和防止擦傷。

    護膝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彈性,當膝關節與硬物發生碰撞時,能起到緩衝和防止擦傷的作用。

護膝如何選擇更合適

1、髕骨包覆型

筒狀護膝:這種類型的護膝,可以完全包覆膝關節,並對整個膝關節起到一定的固定和支撐作用,同時可以控制膝蓋輕微的腫脹,也可以為關節炎患者的膝關節保暖。


適用人群:適合膝關節問題輕微、難以區分膝關節疼痛位置的人,或有慢跑及快走習慣的人。

注意:因為髕骨完全被包覆,當膝關節彎曲大於45度時,護膝會限制髕骨與股骨的相對位置,長久下來會增加髕骨退化的機率及加重膝關節疼痛。

因此這類護膝並不適用於日常生活佩戴,尤其對於常常需要上下樓梯或下蹲的人。


對於有半月板損傷,並且喜歡徒步的人,可以選擇支撐性護膝。

這種護膝可以分擔一部分壓在半月板上的負重,從而保護半月板。


對於有韌帶損傷,還需參加運動的人,可以選擇緊固支撐型護膝。

護膝的緊固性可以限制膝關節運動幅度,再配以側邊的支撐條,可以有效緩解韌帶壓力,防止再次損傷。

2、髕骨釋壓型

這種護膝在髕骨的位置設計了開孔,開孔處進行了特別的加厚加強處理。

開孔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護膝對髕骨的壓力,同時可以更好地固定髕骨,避免髕骨異常移動而產生摩擦疼痛。


by:ReviewNight.com

適用人群:適合髕骨有異常運動、髕骨後側疼痛、上下樓梯及蹲下有困難、經常跑步的人使用。

這種類型的護膝由於不會壓迫到髕骨和限制膝關節的彎曲活動,因此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穿戴。

3、束帶型

又稱髕骨加壓帶或髕骨帶,呈圓環狀,固定在髕骨下方處的髕腱上。

束帶型護膝給予髕腱一定的束縛力,能減少運動時髕腱被過度牽扯,從而減輕疼痛並使髕腱獲得適度休息。

但這類護具對膝關節其他部位沒有保護效果。

對於韌帶和半月板損傷的人,不適合用此類護膝。


適用人群:適合髕腱炎、膝蓋下方疼痛的患者,也適用於經常跑、跳,喜好球類運動或經常騎行的人。


護膝的種類有很多,只有選擇合適的護膝才能對膝蓋起到保護作用。

當然護膝的選擇除了以上類型以外,還要考慮材質和大小的問題。

不能忽視護膝的兩面性

護膝承擔了膝蓋周圍一部分肌肉的任務,輔助肌肉對膝蓋起到支撐和維持穩定的作用,從而保護膝蓋。

也正因為這樣,長期使用護膝會導致肌肉得不到足夠的鍛鍊,而變得越來越弱,一旦不佩戴護膝時,就會更容易使膝蓋受傷。

因此,對於膝蓋健康的人,如果不是進行較為激烈的運動,最好不要佩戴護膝。

對於膝蓋有損傷的人,可以適當佩戴護膝,但是同時應重視膝蓋周圍肌肉的鍛鍊。


保護膝蓋,這樣做才治本

1、減重

儘可能維持標準體重。

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,要預防膝蓋痛,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。

別以為增加3公斤沒什麼,外表也看不出來,實際上每走一步就增加6公斤,上下樓梯則是增加12公斤。

持續肥胖對膝蓋的壓力更不用說,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胖子的膝蓋都不好。

此外,如果膝蓋已經不適,儘可能少背、少提重物,減輕整體的重量。


2、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

儘量別蹲著做家事或跪著擦地板,至於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太極拳,建議年紀大或膝蓋已出現不適的人,不要勉強自己蹲太低,站著打高位太極拳就好。


3、多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

像是大腿前側的四頭肌,大腿後側的二頭肌,增強這些肌群,可增加膝蓋的穩定性,減緩關節的磨損。

平常可以多做抬腿的動作,或是室內腳踏車,都可以訓練到這些肌肉。


4、感到不適,不勉強

運動中感到不適,要立刻停下來,不要勉強。

疼痛其實就是最好的警訊,告訴我們要休息、減緩速度或改變運動項目。


by:The Adventure Junkies

5、要有足夠的休息

足夠休息對保護膝關節也很重要,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。


6、了解自己的極限,盡力而為

關節要省著用,不要折磨它或想訓練它,特別是年紀大了更要愛惜。

因為運動傷害通常是超過能力負荷所造成的傷害。

例如:40歲的人不能再把自己的膝蓋當20歲用,因為身體的機能都慢慢在退化,勉強的結果只會導致受傷。


7、循序漸進,慢慢增加時間與量

比如說,如果想開始走路運動,可以從每天10分鐘開始,習慣後再慢慢增加5分鐘、10分鐘…,一直到30分鐘,這是最能讓自己習慣且安全的作法。


8、多做不傷膝的運動

走路、游泳、室內腳踏車是保護膝蓋比較好的運動處方。

相較於慢跑,走路對膝蓋的壓力較小。

游泳及水中運動,因為水的阻力,對膝蓋關節沒有任何負擔。

至於室內腳踏車,既能訓練肌肉的力量又不傷膝。

因為它不但可以很激烈,對關節的衝擊也較少。

但是還是要注意調整高度,坐下來向前踩踏版時,腳尖能碰觸地面為宜,避免膝蓋活動角度太大,反而磨損膝蓋。


9、退化性關節的人該不該動

規律的運動能減輕體重,減少關節的負荷,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,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。

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如果還能走就走,但要循序漸進。

例如走10分鐘休息5分鐘,不要勉強。

如果還能爬山,走斜坡會比走階梯好。

下坡或下階梯比上山辛苦,可儘量坐車下山。

運動前做做準備活動,熱熱身。



請為這篇文章評分?


相關文章 

今天,你保護膝關節了嗎

膝關節,這個對人體非常重要的部位,究竟該如何保養?爬山、跑步這些運動到底對膝關節是有害,還是有保健作用呢?運動不當易引發膝關節損傷